6月25日,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,活动现场发布了《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》。报告显示,在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事件的共同影响下,中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,暖湿气候特征明显,雨涝灾害突出恒利决策,多地发生破纪录或造成严重灾害的高温、暴雨、台风、寒潮、强对流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,给中国带来严重不利影响,亟须全面提升气候适应能力。
据统计,2024年,中国平均气温为10.9℃,较常年(9.89℃)偏高1.01℃,超过2023年平均气温(10.71℃),成为1961年以来最暖年,北京、天津等19个省(区、市)气温为1961年以来最高,全年达到极端高温事件标准的站次数占全国监测总站数的比例为0.59(站次比),较常年值偏多0.47(站次比)。平均高温(日最高气温≥35.0℃)日数达15.6天,较常年偏多6.6天,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,仅次于2022年。
降水方面恒利决策, 2024年,全国平均降水量697.7毫米,为1951年以来第四多,较常年同期偏多9.0%,全年共出现41次大范围降水过程,其中18次达到强等级,4次达到特强等级。七大江河流域中,辽河流域降水量为历史第二多,珠江流域为历史第四多,其余流域降水量均较常年同期偏多。受强降雨和高温融雪共同影响,2024年,全国大江大河发生编号洪水数量为1998年以来最多。
报告显示,2024年台风偏多,登陆强度强。2024年,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6个台风生成,较常年同期(25.1个)偏多0.9个。其中有9个台风登陆中国,较常年同期(7.2个)偏多1.8个。特别是2024年9月以后,共有6个秋台风登陆中国,具有登陆强度强、致灾影响大的特点,其数量为1949年以来同期之最,影响持续至11月中旬,平均强度也显著高于常年水平。
报告指出,2024年,各有关部门持续落实《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》,并根据《适应气候变化工作要点》任务安排,继续推进适应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取得实效:气候变化监测预测预警能力不断强化,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逐步深入,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不断提升,气候变化风险排查和应急防范水平持续增强,重大水利工程持续高质量发展,林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稳步提高,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,农业应变减灾能力与生态系统韧性不断巩固,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逐步深化,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不断提升,敏感二三产业的气候韧性水平持续增强,全社会自觉参与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。
南方+记者 段江含恒利决策
道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